自掏腰包的您是不是这样?
1.一看投资小见效快、有农业项目补贴、政府建配套设施,立马跟风了?
2.投资农业,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还是跨界而来,一直以为搞农业简单
3.资金有限,中途追加成本,资金链断裂?
4.能挣得起,赔不起?
农业风险投资可解“钱荒”的问题,从资金上能提供农业企业极大帮助。这也是很多农业企业寻求风投帮助的原因。
风险投资偏爱农业?
一边是阳春白雪的高科技,一边是下里巴人的鸡窝,二者却在资本的纽带下频频结合。那风险投资是什么呢?
风投这种投资模式诞生于美国,是资本发展的需要。对多数的企业来说,需要风投是因为想要借助风投度过难关,尤其是创业初期的企业居多,企业一旦发展壮大以后,我们看到的景象就是风投追着找企业,而不是企业追着找风投。
但是对风投来说,想要通过企业实现资本增值才是关键。尤其是中国市场上的风投和美国等国家不同,更加注重实际的名利。因此,中国市场的风投更加青睐发展中后期的企业。中国风投的动向一直被认为是中国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服装、互联网、高科技都曾是风投的宠儿。如今,风投扎堆新农业,也是一种启示,即意味着中国的新农业将要引来一轮新的成长。
农业投资中存在诸多风险,如生产过于分散,产业链上游不稳定,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和专业的社会化分工等。但这些风险恰恰也是投资的机会。
什么样的农业企业容易获得风投青睐
受风投青睐的农业企业一般有三个特点:
一是面向终端的消费类企业;
二是高科技型,比如有机蔬菜、花卉等种植企业;
第三是产业链整合的企业。标准化加工、品牌化销售、产业链整合度高的企业,特别是涵盖种植、贸易、物流、品牌推广、销售等多个环节的"全产业链"模式。传统农产品获得青睐的比例很低。
此外,在品牌塑造、服务、营销体系上占据优势的企业将获得风投的青睐。
其实不论哪个行业,风险投资看重的就三点。第一,能够赚钱。第二,企业一定要能长大。第三,能够持续发展的能力。
中小农企就难入风投法眼?
担心规模小、风投不愿进来?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大多数风险投资商更偏爱小公司。这首先是因为小公司技术创新效率高,有更多的活力,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其次,小公司的规模小,需要的资金量也小,风险投资公司所冒风险也就有限;从另一个方面讲,小公司的规模小,其发展的余地也更大,因而同样的投资额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此外,通过创建一个公司而不是仅仅做一次投资交易,可以帮助某些风险投资商实现他们的理想。
做农业怎样吸引风投?
1.确保农业项目新颖独特,市场前景好、市场容量大
现在我们提倡的是创意农业,有创意才有吸引力,当农业变得时尚起来,消费群体自然会扩大。养猪、养鸡、种果树这些传统的农业项目很难再让投资者心动。
2.建立清晰的盈利模式
清楚地告诉投资者你靠什么赚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条件。90%的商业计划书被投资经理浏览了一遍后便束之高阁,主要原因便是这些企业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还有些企业,核心业务摇摆不定,客户群体经常变化,让投资者无从判断企业的投资价值,当然也就无法获得投资者的关注。
3.不能有赚快钱、大钱和农民钱的心态
做现代农业,想吸引风投必须端正几个心态。第一不能指望着赚快钱,尤其是木本的果业。果业的普遍规律是,三年挂果,五到七年丰产,赚快钱的心态是等不起的。第二个心态是现代农业没有暴利。农业和食品是永远的朝阳产业,人永远要吃东西,但它只有稳定合理的回报,不可能有暴利,要想赚很高的利润,不如去奢侈品行业。第三个心态是不能赚农民的钱,而要赚技术、管理和品牌的钱。偏离这些基本的理念企业发展的长久性不能保证,风投也不会信任。
4.全产业链运营,解决怎么吃到好东西的问题
全产业链优势在于:能把各个链条打通,链条上很紧密的混合在一起,端到端的效率更高;产品质量好——因为每一个环节自己都管控了,让大家放心;能够借此机会把价值链上的价值分配做好。如果不按产业链价值规律分配,产业链可能就会有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另外,风险投资毕竟有风险,在拉投资的过程中农场主或农企负责人要注意:
1.警惕资本“圈地”
农业行业自身的资本很少,其发展必须依赖工商资本的注入。但外界资本进来的目的必须是要在农业方面干实事的,投机、利用国家政策套补贴、打土地主意的“圈地”资本要时刻防备。
2.别期待雪中送炭,而要锦上添花
只有经过艰苦奋斗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项目基础,才能在需要融资时,增加融资成功率,甚至提升融资成果。农业企业有了自身的基础,加上风险投资乃至银行、股市吸引来的资金,农业企业就能抓住商机,落实规划,进而完成高效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
案例【多利农庄】
投资最终是为了盈利,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获得最大或者持续的利润。农场是一个需要不断循环投入的产业,在前期规模不大时候对资金的需求量并不突出,但一旦进入到农场发展的中期,随着土地规模不断扩大,对先进生产技术、员工、农业机械以及渠道扩张的需求也会成倍增长,资金压力可想而知。很多农场都是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时候进展缓慢,这时引入外部资本就成为了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但是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所有农场都能够得到资本方特别是风险投资的青睐,多利农场的成功融资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迪。
致力于打造都市有机农业第一品牌的多利农庄于2010年获得国内著名风险投资基金——青云创投千万美元的注资,总额计7000万元人民币。
首先,多利农庄的运营团队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多利农庄的董事长张同贵本身就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多利连锁川菜馆的创始人,再加上其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教育背景,投资人对其管理能力和商业敏感度应该是放心的。多利农庄核心团队中总经理和其他一些高管也都来自中欧或其它国内知名商业学府。
其次,多利农庄的生态环保概念非纸面文章,在前期进行了大量的环保投入后,多利农庄的整个水土环境已经完全满足了生产有机作物的标准,再加上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使得其农产品拥有更高的溢价空间,在企业盈利能力上也满足了资本方的要求。
再次,多利农庄在发展之初放弃了传统的大卖场模式和批发零售渠道,绕开了高昂的渠道费用,直接面对客户,采用了“田间到餐桌一站式”直销的模式进行销售。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了包括宝钢、金茂君悦酒店、汤臣高尔夫等一批稳定的团体和个人客户。客户可以事先通过互联网预定农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多利农庄再根据客户要求进行采摘和配送。由于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整个配送费用并没有比大卖场的渠道费用高。随着未来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客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其物流配送成本将会不断下降,这也是吸引投资人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后,多利农庄对于所募集的资金用途也十分明确。在获得7000万人民币投资后,多利农庄将在上海崇明建立一个2000亩的新基地,同时还有更深一轮的扩张计划,将在云南、福建武夷山、东北等地建立不同的基地,其中仅福建武夷山的有机农业基地就达万亩。整个投资计划能够让投资人看到一个清晰的高速增长的未来,取得投资当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从多利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外部的投资人在投资农场的时候考虑的要素基本和其他行业是雷同的。一个强有力的团队、有竞争力的产品、可持续发展且盈利可观的模式、对资金用途的合理规划基本就能够吸引投资人前来投资。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个已经稳定运营的经营实体上的。当下这个经济环境,几乎已经没有人会砸大把的钞票在一些虚无缥缈的项目上了。